中智物联工程技术研究院-SIOTCHINA
China (Beijing) academy of Smart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晁院长发表关于人工智能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分析论文

2019-07-12 11:29:08
Image title
  1. 引言
  全球范围内,就助推经济进步而言,单纯扩大资本投入和劳动队伍规模的效果一直在减弱。对大多数发达经济体来说,仅凭两种传统生产驱动因素,已无力维持过去数十年来稳定发展的繁荣状态。中国的情形亦是如此。经济增幅放缓,劳动力短缺和资本收缩颠覆了旧有增长模式,生产率的改善也后劲不足。
但我们无需对长期预测持悲观态度。随着近期多项变革性技术的聚合,各经济体正在步入一个崭新时代——人工智能(AI)有望克服资本和劳动力等实体限制,开创新的价值与增长源泉。

 
 
  作为全新的生产要素,人工智能将至少在三个重要方面推动增长。首先,它可以创造一种新的虚拟劳动力,我们称这种效应为“智能自动化”。第二,人工智能可以补充和提高现有劳动力和实物资本的技术与能力。第三,像以往的其他技术一样,人工智能还能推动创新。假以时日,当各经济体不再只是利用人工智能改变生产方式,而是借助它积极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人工智能必将广泛、深刻地推进结构转型。
 
  1. 人工智能概念简介
  简单来讲,人工智能的概念是最大的,机器学习是其的一个分支学科,而深度学习又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实现人工智能的一种方法。它使用算法来解析数据,从中学习,然后对真实世界中的事件做出决策和预测。和传统的为解决特定任务而专门进行编程的思路不同,机器学习“让计算机拥有在没有明确编程的条件下拥有学习的能力”,并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根据学习的特征,机器学习可以分为三类:有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和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有监督学习是通过对有标签的数据样本(a sample of labelled data)进行学习,从而找出对输入和输出之间的一般性法则。例如,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他们拥有大量房屋属性,以及房价信息的数据,如果他们希望对这些数据进行学习,通过建模找出房价和各类房屋属性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过程就是有监督学习。进行有监督学习的算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回归(Regression)算法,另一类是分类(Classification)算法。
无监督学习所面对的数据样本则是没有标识的,其任务在于通过学习这些数据从而找出数据中隐藏的潜在规律。例如,艺术鉴赏家经常需要对名画的流派进行鉴定。显然,在任何一张画上都不会存在任何明确标识的特征信息,因此鉴赏家们只能通过大量欣赏画作去增加主观体验。久而久之,他们会发现某些画家会固定使用一些作画技巧,通过对这些技巧的识别,他们就能对画作的流派进行鉴定。在这个过程中,鉴赏家们的学习就是无监督学习。聚类(Clustering)算法进行无监督学习的主要算法。
强化学习是在动态环境中进行的学习,学习者通过不断试错,从而使得奖励信号最大化。例如,学生通过做习题来温习功课,每次做完习题后,老师都会批改习题,让他们知道哪些题做对了,哪些题做错了。学生根据老师的批改,找出错误、纠正错误,让正确率不断提高,这个过程就是强化学习。

  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机器学习的一个研究分支。它利用多层神经网络进行学习,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表示属性类别或特征,以发现数据的分布式特征表示。在传统的条件下,由于可供学习的数据过少,深度学习很容易产生“过度拟合”等问题,因而影响其效果。但随着大数据的兴起,深度学习的力量就开始体现出来。今年来人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深度学习的发展推动的。
 
  1. 人工智能与经济增长
  3.1 关于人工智能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探讨
  技术进步就会产生两个效应:一是直接对生产效率的提升;二是通过自动化来实现生产方式的改变。一个经济中有很多产业,不同产业实现自动化的临界条件不同,因此生产率的增长和自动化的程度将呈现一种连续函数关系。当自动化程度较高时,经济中的资本回报份额也就越高,因此当经济处于最优增长路径时,增长率将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以及经济中的资本回报份额,更高的生产率,以及更高的资本回报份额都会让经济获得更高速的增长。
  人工智能的应用会在导致生产率提升的同时促进自动化进程的加速。这将会导致生产过程中人力使用的减少,从会让经济中的资本回报份额增加。但另一方面,非自动化部门的成本的提升,这会导致经济中资本回报份额的降低。一般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的落后部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会变得更为重要。在这种条件下,“鲍莫尔病”的影响将会变得更加不可忽视。
  3.2 关于人工智能与经济增长的争论
  (1)人工智能是否能带来经济增长
  人工智能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现阶段滞后的配套工作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随着相关配套工作的完成,“人工智能革命”的力量将会逐步释放出来。
  (2)人工智能是否会带来“经济奇点”
  所谓“经济奇点”,指的则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当越过这个时间点后经济将保持持续增长,并且增长速度会持续加快。
  1. 人工智能与就业
  技术的进步在推进生产率提升的同时,会带来“技术性失业”。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人工智能当然也不例外。与以往的历次技术革命相比,“人工智能革命”对就业的冲击范围将更广、力度将更大、持续也将更久。
  在长期均衡的条件下,结果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使用成本。如果资本的使用成本相对于工资足够地低,那么所有职业都将被自动化;反之,自动化就会有一定的界限。如果劳动本身是异质性的,那么自动化的进行还将导致劳动者内部收入差异的产生。人工智能替代了其中的一部分岗位,但老龄化等问题会带来巨大的劳动力需求,由此提供的就业岗位将足以抵消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
  “人工智能”在长期将会创造出足够多的新岗位以代替被其摧毁的岗位,因此问题的关键就是通过政策平滑好短期的冲击,让就业结构完成顺利转换。应对短期就业冲击的最重要政策是加强教育。很多研究指出,“人工智能革命”对就业的最大影响并不是让就业岗位绝对减少了,而是从旧岗位被淘汰的那部分劳动者不适应新岗位。
 
  1. 人工智能与收入分配
  人工智能可能通过多个渠道对收入分配发生影响。一方面,它的普及将会减少市场上对劳动力的需求,进而降低劳动力的回报率;而与此同时,作为一种资本密集型技术,它可以让资本回报率大为提升。在这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下,资本和劳动这两种要素的回报率差别会继续扩大,这会引发收入不平等的进一步攀升。
  技术的偏向性不仅体现在不同生产要素之间,还体现在劳动者群体内部,不同技能劳动者在面临技术进步后,其收入变化会有很大差异。从性质上看,人工智能是技术偏向性的,它对于不同就业岗位的冲击并不相同。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自动化,而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证明了自动化对不同技能劳动者带来的不同影响。
  在现阶段,遭受自动化冲击较为严重主要是那些以程式化任务为主,对技能要求较低的职业。自动化的普及不仅压低了从事这些职业的劳动者的收入,还造成了相当数量的相关人员失业。而如此同时,自动化对那些非程式化、对技能要求较高的职业,则主要起到了强化和辅助作用,因此面对“人工智能革命”的冲击,从事这些职业的劳动者的收入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出现了上升。尽管关于人工智能的技能偏向性的研究还较少,但从逻辑上讲,作为一种实现高级自动化的技术,它也将会产生类似的效应。
  除了改变要素的边际收益外,人工智能还会可能通过另一条间接渠道——改变市场力量来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1. 人工智能与贸易
  人工智能对于贸易产生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其一,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将对要素回报率产生重大影响,并改变不同要素之间的相对回报状况,这会让各国的动态比较优势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二,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和人才也成为了贸易的重要对象,而各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将会对该产业的发展产生关键作用。其三,在微观上,人工智能的使用也将影响企业的生产率状况,将会影响企业的出口决策。
  人工智能产业的两个重要特点:规模经济以及知识密集。人工智能产业对于数据的依赖非常强,规模经济的属性决定了它们在人口基数更为庞大、各类交易数据更为丰富的国家(如中国)更容易得到发展。而知识密集的特征则决定了知识的扩散、传播方式将对各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1. 人工智能与中国未来经济
  当人类尝试把部分思维活动委托给机器时,指示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罗盘就指向了人工智能。尤其是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机器人、共享经济等要素相互叠加后,世界上出现了创造新型生活方式的机会。毋庸讳言,这也是新的经济增长机会。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工智能加速落地,进入应用爆发期,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抢占这一风口。我国继2018年7月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后,近日又出台《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抓住人工智能,就是抓住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重心。在全球正在经历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以科技创新寻求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正逐渐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领跑”…… 缔造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新动能 我国人工智能迅速发展,无论研发还是应用都取得较大成果。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论文中,我国占比近20%,发明专利授权量世界第二。过去两年,我国新增人工智能企业数超过前10年的企业数总和,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速成长,纷纷加速技术出海。
  人工智能的诞生,主要是由商业需求尤其是互联网需求推动的。虽然它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广度、深度前所未有,但也面临着实现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对此,我国明确提出人工智能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就是到2020年达到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驱动力。 “加快产业化和应用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工信部科技司负责人如此评价实现人工智能产业化的重要性。正因为此,此次出台的《行动计划》明确,要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与集成应用。 对于未来3年的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将围绕发展高端智能产品,夯实核心基础,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完善公共支撑体系,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其目的在于,通过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进一步深化,以初步形成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上层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最终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至0.62%。依托数字革命,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智慧健康养老等领域培育了一批新增长点,消费、生产市场呈现强劲增长势头。专家表示,作为我国经济动力变革的新引擎,人工智能将为各个行业尤其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全新视角,缔造一种新动能。释放产业技术智能革命新红利无人驾驶的出现颠覆了交通出行方式;引入大数据的零售业变得更加“智慧”和“体贴”;走上“云端”的制造业,实现精细管理和个性定制……信息技术便捷了人们生活,缔造出新模式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可以看出,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人工智能的浪潮是伴随生活与工作的实践应用而来,是科技进步的水到渠成,嵌入到了十分广泛的生活场景。甚至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 
  “人工智能将给每一个产业,甚至是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深远影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说。他介绍,未来3年,我国将按照“系统布局、重点突破、协同创新、开放有序”的原则,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居等6大重点行业进行融合创新。 事实上,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的融合远不止这6个行业,比如能源、旅游、医疗等早已有实践运用。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将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等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探索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设立重点实验室,鼓励行业合理开放数据,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突破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视频图像身份识别系统……
  近几年,我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进展迅速,智能经济、智慧社会取得明显成效。以图像识别、物体跟踪和无人驾驶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在许多行业得到产业化应用。产业技术的智能革命,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发展红利。助力中国经济发展奇迹新超越 不断积累的技术能力与数据资源、巨大的应用需求、开放的市场环境有机结合,构成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优势,使我国在这轮竞争中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这只能说明我们具备了站位优势,还必须看到面临的新挑战。 
  目前,在基础理论、芯片、系统、生态、软硬件和项目布局等方面,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即使是在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方面,也都有待完善。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首先需要的是观念的转型,能在政策、伦理、法律上为人工智能的应用做好铺垫。比如,在医疗诊断、无人驾驶等方面存在法律和政策滞后于人工智能技术实践的问题,在出租车、零售业等领域可能面临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式变革。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必须主动寻找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积极构建以技术为纽带的产业价值链。 考虑到传统企业独立开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所需的投入很大,而且有失败的风险。传统行业应依托各类平台型企业作为应用建设的龙头,推动其共性技术、资源和服务的开放共享,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行业的落地。 
  当然,在政府、科研机构和平台型企业共同主导的人工智能产业应用中,还要善于借用市场手段平衡社会和企业间关系,防止平台型企业利用技术优势进行垄断。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人工智能动力变革的引擎优势,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奇迹的新超越。
 
  1. 人工智能:一种全新的经济生产要素
  埃森哲通过分析12个发达经济体发现: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助其经济年增长率实现翻番。
  传统上,资本和劳动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当资本或劳动力总量增加,或是当它们被更有效利用时,经济便会出现增长。但现在,经济领域创新和技术变革所带动的增长也已体现在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当中。经济学家一直认为,新技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增长。迄今为止看到的各项技术都发挥了这样的作用。20世纪出现的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电力、铁路和信息技术,虽然显著提高了生产率,但却未能创造全新的劳动力。
  而今天,我们正目睹另一类变革性技术的崛起——人工智能。如果人工智能不仅发挥驱动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而是成为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呢?如果将人工智能视为资本与劳动力的混合体,它便能够以更大的规模和速度复制劳动行为,甚至执行超出人类能力的一些任务。而毋庸置疑,在某些领域,它具有比人类更快的学习能力——尽管深入程度还稍逊一筹。例如,虚拟助手几天内就能审核1000份法律文件,不再需要三个人耗时六个月。
  与之类似,人工智能还可以采用某种实体资产形式,如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与常规机器和建筑等传统资产不同,人工智能可以凭借自学能力,随着时间推移取得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一旦人工智能成为一项新的生产要素,而不仅仅是一种生产力增强工具时,将呈现怎样的局面?例如,这会对美国的预期增长水平产生巨大影响。如图二所示,当人工智能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时,便会对增长产生变革性影响。从中可以看出,补充和增强传统生产要素的作用,恰是人工智能真正的潜能所在。
  2035年,人工智能将贡献多少增长
  为了解人工智能作为新生产要素的价值,埃森哲与经济学前沿公司联手,就其对12个发达经济体的潜在影响建立了模型——它们在世界经济总产值中的占比超过了半数。通过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有潜力将这些国家的经济年增长率提升一倍,显著扭转近年来的下滑趋势。
  从绝对值看,人工智能对美国经济的贡献最大,其2035年的增长率将攀升至4.6%。同一时期,日本的经济总增加值可能上升两倍有余,从0.8%提高到2.7%;而德国、奥地利、瑞典和荷兰的经济年增速均会翻番。
  具体到一些国家而言,美国的总增加值上升幅度将明显提高,在2035年从2.6%提高至4.6%。而这意味着,2035年额外实现8.3万亿美元的总增加值——相当于当前日本、德国和瑞典的经济总增加值之和。
  在英国,人工智能将额外为其带来8140亿美元经济总增加值,使2035年经济增速从2.5%上升到3.9%。其增长的提升部分来自增强要素和智能自动两种途径。除了服务业,该国具备优势的制药和航空工业同样能借助智能系统对生产加以优化。
  在日本,2035年的预期经济增速从0.8%快速跃升至2.7%,从而带来2.1万亿美元的经济总增加值。日本将获益于一些独到优势——完善的研究网络、突出的专利申请量,以及在机器人等技术领域的长期领先地位。
  而在德国,人工智能可以在2035年为其额外贡献1.1万亿美元经济总增加值。大部分经济效益源于智能自动的支持。其先进的制造部门,再加上工业4.0计划,智能系统与生产流程的无缝集成已具备了最佳条件。
  对于这些国家而言,人工智能有潜力将其2035年的劳动生产率最高提升40%。但其走高并非源自延长工作时间,而是通过创新技术,使人们更有效地利用时间。虽然各国进展不尽相同,但人工智能可以超越区域和结构差异,使劳动生产率实现迅速、大幅度的跨越式发展。
  企业家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警告说,人工智能可能成为人类“最大的生存威胁”。未来主义者雷·科兹威尔(Ray Kurzweil)则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在解决世界的重大问题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事实是,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如何管理向人工智能时代过渡。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
  教育储备。随着人与机器之间分工的改变,决策者需要重新评估传承给子孙后代的知识和技能类型。目前我们所开展的技术教育,是由人去学习如何使用机器。但情况将逐步变化——机器会向人类学习,人类同时也师从于机器。例如,未来的客服代表需要为他们的数字同事作出行为示范,并且很可能会效仿对方。
  我们还必须开发利用机器人、视觉、音频和模式识别等诸多专业领域的知识,利用各种技术能力来设计和实施人工智能系统。当然,对于人类而言,人际交往技能、创造力和情商变得更加重要。
  法律法规。随着自控机器对以往只能由人类承担工作的接管,现有的法律法规也有待重新审视。例如,纽约1967年出台的交规要求,驾驶者必须至少将一只手放在方向盘上,以此提高安全性;但是,这一规则可能会阻碍自动并道等半自动安全功能的采用。
  在医疗行业,虽然人工智能可以极大地帮助医疗诊断,但医生却会因为担心自己遭遇失职指控而避免使用此类技术。这种不确定性将抑制技术的普及并妨碍进一步创新。
  人工智能本身也可以成为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创建具备适应性的自我完善能力的规则,弥合技术变革步伐和监管反应速度之间的差距。而智能解决方案和海量数据的组合,也有助于根据新的成本效益评估来更新法规——正如它们可以指导城市、医疗保健和社会服务等诸多规划领域的决策。
  道德规范。如何应对带有种族倾向的算法?自动行驶车辆是否应当在突发事故时优先考虑驾驶员的生命?这将引发许多伦理和社会问题,智能系统正在迅速进入曾经只包括人类的社会环境。
  鉴于未来智能系统将广泛深入人们的生活,决策者需要切实为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制定道德准则。在智能机器的开发过程中,不仅要讨论道德问题,还应积极采用更有形的标准和最佳实践。
  作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机器人产业已在制定通用操作标准方面率先行动。英国标准协会(BSI)制定的机器人商业标准,正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解决员工的忧虑。许多评论家担心,人工智能将令工作机会减少、加剧不平等现象,并侵蚀人们的收入。
  世界各地掀起的抗议浪潮,以及瑞士等国有关“全民基本收入”的讨论,都反映了这一思想。这些忧虑并非空穴来风。决策者需要强调,人工智能将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例如可以提高工作满意度。埃森哲调研显示,84%的管理者认为,机器可以使其工作更具效率、也更加有趣。除了在职场中发挥作用,人工智能还有助于解决一些全球最重大的问题,如气候变化和医疗服务。政策制定者需要积极解决和预防人工智能的弊端。
  未来,人工智能将普及到经济的各个方面。决策者和商业领袖不能简单地将人工智能视为另一种生产力增强工具;而是务必清楚地认识到,人工智能会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围棋大师一生的心血和动力,不抵计算机硬件加算法三个小时从零开始的“算力”和“法力”!当AlphaGo程序接二连三横扫人类围棋高手并迅速连自己的命也革了,成了AlphaZero,许多人震惊之余,突感深深的焦虑:业外大众担心“机器换人”,自己的饭碗还保不保?业内人士担心如此“忽悠”下去,人工智能这波浪潮还能持续多久?
 
  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机器人,一直到现在的人工智能,近年来几乎一年一个新词一波新浪。起初,一浪拍一浪,一个新的概念或热词起来之后就把前面的拍下去。然而人工智能不同,像只“变色龙”,不但化解了其它浪潮的冲击,还把另外的热词都生“吞”了下去,全变成“人工智能”了:物联网智能、大数据智能、云计算智能、区块链智能,当然,机器人就更要智能了! 结果就是: 毎一个新词之后,人工智能不但没有被“拍”死或“拍”下去,反而更强大了,大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势。
 
  智能大趋势:三个IT,三个世界、三个轴心
 
  毫无疑问,我们已进入“新IT”时代:IT不再代表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那已是“旧IT”老皇历了;IT的时代意义是智能技术Intelligent Technology,这是“新IT”;但我们不可忘记二百年前开启工业革命大潮的功臣“老IT”工业技术Industrial Technology,今天,它依然是实体经济的坚强支柱。
 
  未来一定是三个IT的平行并举,而且这与上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之一卡尔·波普尔关于现实是由物理、心理和人工三个平行的世界组成之观念一脉相承,形成开发这三个世界完备的技术体系:工业技术老IT是开发第一物理世界的主要工具,借此我们几乎消除了人类的资源不对称,信息技术新IT是开发心理世界的核心技术,藉其我们差不多消除了人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在,新IT智能技术刚刚登上了时代的舞台,成为我们开发人工世界的领军科技。从工业自动化到知识自动化,人类开始了消除我们之间智力不对称的伟大新征程。这就是为什么人工智能成为热点,大数据成了“石油矿藏”,智能产业形成热潮的根本原因。
 
  百年之前,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催生了中国的社会革命进程。卡尔·马克思去世的1883年,诞生了著名学者卡尔·雅斯贝思,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1949年,写下传世之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提出了“轴心时代”的概念。然而,新IT的出现,必将把人类推入新的第三轴心时代:智能全球化和人类命运的智能生态共同体,“一带一路”和“中国梦”正成为新时代世界创新的先锋。雅氏认为,公元前八百到二百年间的600年是人类人性的大觉醒,从中东的古埃及、犹太和希腊,印度和中国的两河流域,独立暴发了哲学上的大突破,并将其称为“轴心时代”。然而,这只是对物理世界的历史考察,其实心理世界也有自己的轴心时代,这就是从文艺复兴到现代科学体系建立的500多年时间,是人类理性的大觉醒,导致科学的大突破。今天,我们正在见证人工世界轴心时代的开始,它源于哥德尔的不完备定律,揭示了纯理性的限度,引发维纳、图灵和冯诺依曼等科学家相继提出控制论、机器智能和计算机等概念和技术,这是人类智性的大觉醒,必然在哲学、科学之后,带来技术上的大突破,其结果正是新IT智能技术。
 
  有趣的是,人工智能创始人之一司马贺就是因为提出“有限理性原理”而获经济学的诺贝尔奖,而去年的诺贝尔奖又授给了有限理性的行为经济学。或许,这些巧合都是为了提醒世人: 这就是智能大趋势,我们已进入开发人工世界的第三轴心时代!
 
  智能大经济: 从勤劳之手到智慧之脑
 
  一个经济体系的革命和升级,只能在一个新的市场空间中实现。工业革命正是由于心理世界的引入,开辟了新的商品经济市场,使社会专业分工和大规模工业生产成为可能,一举突破了农业生产经济的边际效用递减诅咒和“粮食增产、人口暴涨”的马尔萨斯“贫困陷阱”,使人类从农业社会跨入工业社会。这就是为什么工业经济始于英国的纺织业,因为纺织品不同于农业经济中既不能少也不可多的食品,其市场的规模取决于心理,具有无限大的发展潜力,本质上就是心理世界的初级开发。
 
  工业经济发展到现在,我们又遇到了诸如“全球变暖”、“发展极限”、“技术奇点”等各色各样的“瓶颈”和“陷阱”,其进一步的发展和升级,必须有新的增长方式和市场空间。发展智能技术,开发人工世界,扩大商品范畴,围绕健康、安全、教育、能源、制造和交通等领域,形成有效个性化的知识产品及其智能经济,从传统的专业分工,转化为人机分工,并进一步走向虚实分工,是工业经济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进而,从工业自动化到智能自动化,建设智能大经济BEI(Big Economy of Intelligence)这就是开发人工世界的时代新思维。这一思路将使调节市场的“看不见的手”成为管理社会经济的“智慧之手”,从而有效地推动人类从工业社会转入智业社会或智慧社会。
 
  为此,我们必须将物理、心理和人工三个世界融合在一起,确保其协调和谐地发展,实际上,有史以来,人类就像“蜘蛛”一样,一直围绕着这一目标结“网”:从物理世界的交通网和物流网(Grids 1.0)开始,到电力网和能源网(Grids 2.0),再到心理世界的互联网和信息网(Grids 3.0),目前物联网(Grids 4.0),人类己从“被联”到了“在联”,正走向人工世界“主联”的智联网(Grids 5.0)。这五张网,将三个世界紧紧联结在一起,形成人、机、物一体化的新空间CPSS(Cyber-Physical-Social Space),从而为智能经济无限市场的兴起奠定基础。
 
  尽管目前对比特币的认识不一,但毫无疑问,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数字化货币将成为支撑智能经济而流通于智联网中的智能介质,其实,这也正是传统货币功能的本质。区块链,特别是相应的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等智能技术,最有可能成为构筑智能经济和智慧社会之大道“DAO”的基石:去中心化的分布式D(Decentralized and Distributed)、自主式的自动化A(Autonomous and Automated)、组织化的有序性O(Organized and Ordered)。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司马贺曾称“信用”和“注意力”不能大规模“生产”,所以不能成为“商品”,然而,一旦建立了区块链之“DAO”和此“道”上的知识机器人体系,“信用”和“注意力”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智能经济的新“商品”,并借助智联网迅速演化成人工世界上无限的智能大市场。
 
  虽然,对于金融、司法等行业而言,区块链智能技术是一项必将产生强烈冲击的颠覆性的革命技术,已引起许多相关人士的担心。回顾历史,我们不应对此过度焦虑:就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度专属特权阶层或国家机器的宗教、道德等活动,逐渐归于普罗大众,但相关事务和服务不但不减,反而更加普及,成了普遍的社会活动。随着智能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普及,尽管传统的银行和法律机构及业务方式将发生深刻变革,但将会有更多的从业人员:因为将来经济合同和司法条例将编程到每一个智能产品,每一个智能过程,每一个智能组织,相应的业务范围将被大大扩大和深入。而且,智能产业和智能经济将引起社会问题的“范式转移”。农业社会将抵抗“野蛮”部落、国家的问题,弱化为反击强盗、土匪的问题,而工业社会进一步将其减至防治欺诈、犯罪等危害公共安全及利益的行为。相信基于区块链和智联网的智能经济和社会,将大大减少信用的成本,大大提高犯罪的代价,必将引发社会行为及其经济活动与业务的深刻变化。例如,更多的人会对保险服务感兴趣,因为在不必担心上当受骗之余,更会考虑天灾人祸等无法预测的因素,从而更愿购买相应的保险项目。实际上,相关苗头已出现,近两年利用区块链设计保险产品已在航运保险、医疗保险、农业保险、奢侈品保险等业务中展开。
 
  特别应指出的是,基于虚实互动的平行智能和平行区块链技术而构建的平行经济理论,进一步使经济系统变为可编程的经济活动。同时,利用计算实验改进实际的社会经济实验,可大大降低实验和监管的成本,以虚驭实,使“吃一堑,长一智”变成在人工世界中“吃一堑”,在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中“长一智”。预测世界的最好方法就是创造世界,平行经济将“制造”出“人机物”的新“三元经济”,形成平行社会并“催生”出新的社会行为,使“无形之手”演化为“智慧之脑”。这就是从牛顿范式向默顿范式的转移,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言:智能经济“就是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智能大发展:开创“正和”的智慧全球化时代
 
  从农业到工业的升华,我们需要完善的能源、机器和交通“三位一体”的基础社会设施的保障。同样,从工业到智业的飞跃,我们还必需具备大数据及其算力、包括无人车的智能机器和构建于CPSS之中的智联网这一新的智业“三位一体”的保驾护航。毫无疑问,大数据将变革生产资料、区块链将革命生产关系、智能科技将产生新生产力,数力算力法力的一体化创新,这就是整个人类开发人工世界,迎来智能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这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代:我们从古之“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大同世界”到了今之“五位一体”、“一带一路”、“智慧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在,人工智能和智能科技为我们带来了实现这些梦想和信念的“合一体”技术:人机结“合”、知行合“一”、虚实一“体”。
 
  正如雅斯贝思《历时的起源与目标》中所指出的: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轴心时代形成的动力源自人们对于之间的交流、比较和共识等与生俱来的不懈追求,其表现形式就是全球化运动。在第一轴心时代之末,我们进行了“丝绸之路”的第一次全球化尝试,为世界贡献了中华古文明,但在你有我无的物理世界,只能有充满侵略与压迫的“负和”全球化。在心理世界的第二轴心时代之初,我们也有过明朝郑和“七下西洋”的全球化之举,人类在战争的血与火之后,人类终于有了以自由贸易为主的“零和”第二次全球化运动。人工世界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在此可以“正和”,在第三轴心时代之初,我们又推陈出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为“正和”包容多赢的第三次智能全球化运动,创立新的“直道”,让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的国家,能够有一个“换道”智慧超车的机会,实现这些梦想的核心,就是充分发展和利用智能科技,构建人类命运的智能生态共同体。
 
  为此,我们不应被“人工智能威胁论”和“人工智能使人类失业成为机器奴隶”等言论所干扰甚至误入歧途。我们曾在工业革命之初受过类似的干扰,教训惨重。我们必须从全面数字管理(TDM)、全面数字组织(TDO)、全面数字社会(TDS)开始,发展知识机器人、CPSS、智联网和平行的智慧社会,使智能技术切实地造福人类。
 
  对于人工智能和智能科技,我们应当怀激动之心,因为这是时代的技术;我们必须持敬畏之心,因为这是多少代科学家和工程师心血和才华凝结成的科学成果;最后,人工智能科技同其它工业技术一样,是把双刃剑,所以我们对其还要有平常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