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智物联工程技术研究院-SIOTCHINA
China (Beijing) academy of Smart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西电助力“天宫二号”伴随卫星图像压缩系统

时间 2019-07-15 10:27:48
9月15日22时04分,搭载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喜讯传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像研究所的师生显得尤为兴奋和自豪。据悉,“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伴随卫星中搭载有一台高分辨率全画幅可见光相机,其图像压缩系统由我校图像研究所李云松教授和雷杰副教授负责承担研制。

为了在有限的星上存储资源条件下获取和传输更多的航天器飞行试验高清图片,必须在星上完成高清图像的高速高性能压缩编码。针对这一应用需求,由图像研究所研究团队负责承担研制了该星载图像压缩系统。这是西电科研人员合作攻关,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据了解,“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伴随卫星中所搭载的这台高分辨率全画幅可见光相机,将在空间绕飞试验过程中对“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利用其实时跟随的位置优势,提供空间试验的在轨任务高清图像记录。伴随卫星可为主航天器的工作状态、空间活动等提供直接的影像技术支持。

据图像研究所李云松教授介绍,这台高分辨率观测相机,可用于在“天宫二号”飞行任务期间开展对空间组合体的飞越观测等试验,可以为主航天器的技术试验提供支持,并拓展空间技术应用。

在欢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后,让我们一起期待伴星观测相机传回高清图像。

搭载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点火发射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伴随卫星

延伸阅读:

自1999年从事星载图像、视频压缩编码的研究以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云松在该领域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深入研究了各类卫星遥感图像的成像特性、高效压缩编码方法,以及高速星载硬件系统实现方法,解决了我国现阶段卫星图像数据传输和存储的瓶颈问题。

2004年,李云松所在团队正式开始“嫦娥一号”实时干涉多光谱图像压缩系统的研制工作,2007年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并传回清晰图像,我国第一个在深空探测通信系统中应用的高性能图像压缩系统随之在西电诞生。

2010年,“嫦娥二号”发射升空。李云松团队在国际深空探测领域首次研制了压缩比在线可调、码率精确可控的高可靠实时立体图像压缩硬件系统,确保了“嫦娥二号”在6个月时间内获得高分辨率全月面立体图像这一重大科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013年,李云松及其团队提出一种新的静止活动图像一体化编码算法,并提出了优化的并行硬件架构,最终在单片300万门的FPGA上实现了静止活动图像一体化图像压缩系统,成功应用于“嫦娥三号”。2013年12月1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李云松与地面应用总设计师李春来等人,一同见证了“嫦娥三号”传回的我国第一张高清月面图像和第一组月球车在月面缓缓行进的视频。